电脑桌面
添加写作方程式到电脑桌面
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

在XX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

栏目:读报推荐发布:2025-02-21浏览:4收藏
在XX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各位嘉宾,同志们、朋友们:

大家新年好!在这春暖花开、万象更新的美好时节,我们非常高兴与大家齐聚增城,共绘发展蓝图,共谋未来新篇。在此,我代表区委、区政府向各位领导、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也借此机会向大家拜个晚年,祝大家新春快乐、蛇年大吉!

过去一年,在省、市的关心支持下,我们直面严峻形势,真抓实干、攻坚克难,推动增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,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,外贸进出口总额1440亿元、增长36.7%;重大平台提质增效,增城开发区综评排名第52位、进位27名,东部中心总体规划印发实施,公铁联运枢纽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;投资结构不断优化,完成工业投资超300亿元、增长17.3%,连续4年保持较快增长,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40%;产业发展成效初显,引进重点产业项目42个,新开工项目48个,增芯等30个项目投产;市场活力持续迸发,新增市场主体7.5万户、增长23.3%,增速居全市各区前列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是全区上下拼搏奋进的结果,更离不开广大在增企业和企业家的倾心相助,在此,我代表区委、区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!

产业兴则城市兴,产业强则城市强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省、市在春节上班后的第一、二个工作日,先后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,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再动员再部署,展现了省、市大抓产业的坚定决心。今天,我们召开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,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省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,凝心聚力、乘势而上,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更好服务和支撑全省、全市发展大局。下面,我讲三点意见。

第一,认清形势、锚定方向,以“时不我待”的紧迫感抢抓重大发展机遇

(一)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、强大支撑。总书记指出,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,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。当前,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正在经历着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持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,建立起优质高效创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同时,面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复杂变化形势,产业竞争成为大国竞争主战场,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最关键的“胜负手”,只有打造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,才能在大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(二)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是广州开创发展新局面的战略之举、关键之为。总书记指出,广州是“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”,要“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”。市委、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,提出坚持“产业第一、制造业立市”,建设“12218”现代化产业体系,建立垂直整合、明晰高效的产业统筹分工机制,在政策、资金、要素、资源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。作为广州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,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重大利好,必须抢抓机遇、乘势而上,助力广州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。

(三)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是增城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优势所在、责任所在。省、市对增城发展寄予厚望,规划建设广州东部中心、环南昆山-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,把增城全域基本纳入其中,赋予我们“双轮驱动”重大发展机遇。我们有重大平台引领,增城开发区、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国家级平台发展壮大,智能传感器产业园、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集聚成势,产业发展承载能力不断提升;我们有核心产业带动,近几年引进增芯、维信诺等龙头企业,培育顺科等一批重点企业,企业发展“枝繁叶茂”,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、新材料等产业“多点开花”,产业发展新动能、新优势更加凸显;我们有广阔市场支撑,常住人口接近160万、市场主体已经突破31万户,并且地处大湾区这个拥有8000多万人口的“超级市场”,本地市场深厚、活力充沛,希音等跨境电商加快发展,国际班列四通八达,国际市场广阔、潜力无限。这些都是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信心、底气所在。同时,我们也清醒认识到,当前增城正处在爬坡过坎、动能转换的过渡期,结构性、周期性因素叠加,面临的困难比较多,经济总量比较小、产业结构不够优、示范性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不够多、科技创新动能还不够强,营利性服务业基础较弱,等等。

全区上下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、广州的使命任务,按照省、市的部署要求,坚持国家战略所向、广州发展所需、增城产业所能,主动衔接广州“12218”现代化产业体系,加快构建增城“12613”现代化产业体系,培育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,力争203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。

第二,聚焦关键、靶向发力,加快构建具有增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

(一)做实产业布局,筑牢实体经济根基。产业有新有旧、有大有小、有主有辅,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们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齐头并进,构建科学合理、梯次有序的产业结构。

推动战略性产业集聚发展。围绕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建立“链长+链主”协同机制,紧盯龙头企业布局产业链,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,壮大产业集群。紧盯科技前沿、产业“风口”、市场潮流,积极布局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,打造更多热点、燃点、爆点,抢占产业“新赛道”,增添发展新动能新优势。

推动传统特色产业升级发展。坚持喜新不厌旧,围绕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,应用先进技术、前沿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、食品饮料、智能家居等传统特色产业,促进传统产业焕新发展。

推动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。要加力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,围绕制造业需求布局生产性服务业,推动科技服务、物流与供应链、旅游休闲等服务业扩量提质,更好为制造业赋能增效。

(二)拓宽发展空间,提升产业发展承载力。坚持以大空间、大载体承载大项目、大产业,集中资源统筹推进城市更新、园区建设和品质提升,打造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和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极。

实施城市更新大攻坚行动。2023年以来,国家对超大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进行了部署,并安排了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多种类型的资金支持。广州市去年发布了全国首个《城中村改造条例》,明确城中村改造由“村企市场合作”模式转变为“依法征收、净地出让”的新模式,城市发展迎来重大机遇。我们必须抢抓政策窗口期,用好上级政策和资源,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,稳步有序打造一批连片示范项目,把增城的城市形象和品质塑造出来。同时,用好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,购买存量商品房安置,加快征地拆迁、安置房和基础设施建设。城中村改造腾挪出来的空间,导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,推动现有产业升级,带动人口和消费增长,实现“产业兴、人口聚、消费旺”的良性循环。

实施园区建设大提速行动。坚持产业园区化、园区专业化,争取每年整合产业用地5000亩以上,打造一批特色鲜明、承载力强的“万亩千亿”园区平台。重点聚焦增城开发区提质增效,推进仙村园区、中新科技园、石滩荔三产业带数字化转型、绿色化发展、智能化升级,完善基础设施配套,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、集聚力;推动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,谋划建设保税物流中心(B型),集聚更多供应链管理、保税物流、跨境电商产业链企业,打造“枢纽+通道+网络”国家物流枢纽示范区。

实施城乡品质大提升行动。坚持以产促城、以城兴产、产城融合发展,结合“办全运”“百千万工程”“绿美增城生态建设”,推动城乡风貌美“颜”提“质”、城乡品质提档升级。重点推进农村建房和农房风貌管控改革试点,优化提升科教城-朱村万亩片区,围绕广汕高铁沿线、增江“一江两岸”打造沃野千里美丽画卷;加强东部中心核心区、荔湖、增江两岸等区域城市设计,强化住房、教育、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,建设有温度有气象有格局的现代化城区,为各类产业和人才提供优质发展空间。

(三)深化创新驱动,激活产业升级引擎。产业变革由技术革命催生而成,抓住了科技创新,就抓住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变量。我们要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强区、人才强区建设,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。

营造良好创新生态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发挥电子五所等科创平台及赛宝、金鉴等专业实验室作用,联动增芯、中微等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,依托广州科教城深化产教合作联盟建设,构建“政产学研”创新发展生态,力争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正增长,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高地。

完善企业培育机制。积极参与省“十百千万”企业培育计划,发挥增芯、众山、袋鼠妈妈等“链主”企业引领作用,支持“链主”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建设专业园区,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、瞪羚企业、隐形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,构建层次分明、枝繁叶茂的“企业生态雨林”。

集聚创新创业人才。落实省“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”,深入实施“广聚英才”工程,开展智能传感器产业人才开发培育工程,优化产业人才服务保障,充分激发人才动力活力,力争每年引进各类高精尖缺人才、项目不少于100个,打造广州东部人才高地。

(四)优化服务生态,打造一流营商环境。树牢“人人事事处处都是营商环境”理念,践行“随叫随到、服务周到、说到做到”,持续优化产业发展“软环境”,让增城成为产业投资首选地、优选地。

续提升审批效率。推动产业项目筹建“一件事”改革迭代升级,打通企业引入、筹建、运营等环节堵点难点,营造程序最简、手续最省、效率最高的政务环境,以企业发展“提速”助力产业发展“提能”。

持续优化涉企服务。深入实施“干部作风大转变、营商环境大提升”专项行动,用好“企呼我应、增心服务”减负增效平台,一视同仁支持各类企业发展,让每位创业者、企业家获得最佳体验和最好服务。

持续强化资金支持。完善支持民营经济政策体系,聚焦民营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,建立健全区级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,发挥区属国企及政府引导基金引领作用,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重点项目落地建设,切实以基金撬动资本、以资本导入产业。

健全产业统筹机制。成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领导小组,每一个重点产业,由一位区领导、一个牵头部门、一个工作专班负责,改变队形、创新打法,引导全区上下铆足干劲大抓产业、抓大产业,提升全区“一盘棋”抓产业的强大合力和专业能力。

第三,政企同心、携手共进,以“并肩战斗”姿态开创共赢新局面
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一系列指标目标需要完成和兑现;也是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初见成效的实现之年,东部中心、引领区建设要向省、市交答卷,可以说今年是极为关键的“大考之年”。我们将全区动员、全力以赴拼经济,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0亿元,工业投资330亿元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%,坚决打好经济翻身仗、攻坚战;推动城市更新、园区建设、风貌提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、标志性成果,持续增进民生福祉,保持社会大局安全稳定。

无论是构建具有增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还是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,都需要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,也离不开各位企业家的积极参与,共同开创增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

在这里,我想对各镇街、各部门提三点要求。

一要做好企业的“服务员”,坚持“有求必应、无事不扰”,主动作为、靠前服务,营造亲商、安商、护商的浓厚氛围,让企业和企业家在增城放心投资、专心创业、安心经营、舒心发展。

二要严守“亲清”底线,坚持交集不交换、交往不交易,坦荡真诚同企业接触交往,为企业做好服务、提供帮助,以实际行动支持企业发展。

三要强化跨部门协同,统筹整合涉企执法事项,避免多头执法、重复检查,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。

同时,我想对企业家朋友提三点期望。

一是期望各位企业家朋友投资增城、扎根增城、深耕增城,聚焦实体、专注主业、关注市场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担纲大任。

二是期望各位企业家朋友弘扬工匠精神、优秀企业家精神,把握“两重”“两新”等政策红利和技术革新等时代机遇,推动技术引领、创新驱动,解决更多“卡脖子”问题,提升产业话语权、企业竞争力。

三是期望各位企业家朋友发挥企业优势,积极参与“百千万工程”、东部中心建设、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,在稳就业、促共富中彰显新时代企业担当。

同志们、朋友们!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,没有旁观者、没有局外人,每个人都是主角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在省委、市委坚强领导下,干字当头、实字为要,共同打造具有增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!

祝各位企业家朋友生意兴隆、蒸蒸日上!祝同志们、朋友们身体健康、工作顺利!谢谢大家!

 

上一篇:在市中区第三届企业家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:已经是最后一篇
确认删除?
回到顶部
客服微信
  • 客服微信